新华社客户端:瞭望丨校企协同共育卓越工程师

发布时间: 2024-11-26 / 点击数:

新华社客户端2024年11月23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淏煜 魏梦佳 赵旭)报道:

瞭望丨校企协同共育卓越工程师

◇“教育部会同国资委支持校企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动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入新阶段,能够有效发挥我国工业发展核心领域大型央企在工程实践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对于培养工业核心及关键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意义深远。”

◇瞄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育人痛点,各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按照硕士“1+2”、博士“2+3”周期,把促进“干中学”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淏煜 魏梦佳 赵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正在进行亚太一号 卫星总装测试(资料照片) 刘宇摄

“先在学校学理论,再去企业学实践。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独有的培养模式,帮助我在实践中将理论研究落地。”2022年夏天,已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博连读资格的孙俊杰,了解到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果断报名。通过层层面试,怀揣着对航天一线工程实践向往与热情的他,踏上了自己的卓越工程师学习之路。如今,孙俊杰已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开启为期3年的实践学习。

“入企实践,我遇到了很多校内科研碰不到的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在实践中解决难题,我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都有了明显提升,对航天事业的认识也更直观、更深刻。”孙俊杰说。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

2022年9月,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中央企业进入“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名单。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几家首批建设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采访了解到,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密切合作,创新校企协同机制,探索建立覆盖招生、课程、实践、评价等环节的全过程、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共育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育才

卓越工程师,是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四支战略人才力量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我国十大重点领域制造业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工程技术人才短缺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破解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短缺问题,我国在工程教育改革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有效机制,此前已经历两个阶段。

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全国共有三批199所高校、433个本科专业和12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加入卓越计划。

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模式由学科专业单一性和独立性向学科大类交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转变。全国共有300多所高校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建设高校,首批共认定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卓越工程师培养迎来进一步升级。

目前,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已支持部分高校和中央企业聚焦国家急需关键领域,建设三批共4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重构课程体系、突破学科界限、创新评价标准,逐步形成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的新范式。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培养硕博特别是博士人才。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更注重强化人才的实践能力。育人方向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关系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工程技术前沿领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林健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全过程,都有国资系统深度参与,推动校企协同更加紧密。

“教育部会同国资委支持校企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动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入新阶段,能够有效发挥我国工业发展核心领域大型央企在工程实践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对于培养工业核心及关键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意义深远。”林健说。

校企协同始于入校“第一步”

回忆起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初次见面”,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2级博士生路潇然说:“面试现场除学校老师外,还有不少企业专家参与。他们主导面试提问,更关注技术应用层面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卓越工程师必须将理论与工程实际充分结合,在实践中把握和解决‘真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校企合作,始自招生阶段。高校与企业通过特定项目主导招生,把关生源质量。

早宣讲、事先匹配、企业专家主导面试……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合作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入企实践的高年级学生一起,面向本科生介绍企业情况、科研方向、保障条件、导师情况等。面试过程由企业专家主导和决策,结合产业实际需求选拔录取专业匹配、意愿契合、素质过硬的学生。

2022年来,该学院已招收四届共1200多名工程硕博士,首批学生已进入企业开展科研实践一年多时间。

共建招生项目库,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协同招生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入学时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等选择相应的项目和企业导师。

清华大学以工程项目为牵引创新招生选拔方式,聚焦关键领域与企业共同征集工程项目,将企业需求、资源优势和院系培养优势紧密结合,更好调动双方积极性共同选拔优秀学生。在发布2025年招生计划前,已面向联培单位征集工程项目信息近500条。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车辆研究所合作,编制了涵盖多领域50多个项目的工程硕博士依托项目库,让学生提前选择、广泛参与实践,实现工程项目实践梯次培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各联培企业合作共建招生项目库,按照招生人数准备相应项目和课题,通过招生匹配确保“一人一项目”,目前已建设项目800余个。

“入学前就能通过项目库了解到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工程项目的具体方向,经过与校企专家详细沟通,我选择了车辆工程项目,希望能为解决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贡献一点力量。”路潇然说,“项目库相当于学校和企业根据实际为我们提前规划未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选择适合的那条路。”

“企业最了解产业一线的发展情况,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明确。通过企业专家主导面试、项目驱动招生,学校可以综合学生专业、兴趣、科研院所地域等情况,根据急需领域计划提前与企业集团进行匹配,合理分配各专业招生名额,确保学生适配到最适合的研究领域和培养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说。

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姜澜院士 (右二)正在指导工程硕博士(2023 年 11 月 24 日摄) 郭强摄

工学交替全面提升实践能力

瞄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育人痛点,各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按照硕士“1+2”、博士“2+3”周期,把促进“干中学”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普遍安排硕士1年、博士2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硕士2年、博士3年入企“跟项目”开展工程实践。学生在企实践时间长于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真正面向产业实际,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在理论学习阶段,推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课程创新。

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国家战略急需、调动校企优势资源,牵头开展核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和网络安全3个关键领域的核心课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首批38门课程建设。

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梁琼麟介绍,学院成立了包含33家企业理事单位的校企理事会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学院的办学方向和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协同、产教融合育人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教学委员会,吸收企业专家委员达到40%,校企共同审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估新开课程,开展专业实践管理机制建设等。

“学院与企业一起,以工程问题为主线、实际案例为载体设计课程,在理论学习阶段为学生讲授实践中可能面临的课题和应用场景,帮助他们提前了解和适应将来的入企实践。”梁琼麟说。

在工程实践阶段,学生走出学校,深入产业一线、融入产业实际。

2022年从美国硕士毕业的杨轩,了解到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选择回国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结束在校理论学习后,他进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行实践学习。

“我硕士所学专业是‘机器人与控制’,入企实践后,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我的理论和科研成果得到了实践验证,还有机会转化为实际产品,这给了我很大动力。”杨轩说。

“在实践中了解到产业发展现状后,我选择深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与转化。针对脊柱侧弯这一青少年疾病,开发出这款线驱动智能脊柱侧弯矫形器,相比国外同类产品减重25%,成本降低40%。”杨轩为记者详细讲解了自己的实践成果,自豪感溢于言表。目前,该成果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校搭平台、企业给项目、导师同指导,可以促进学生‘研究真问题’并在实践中‘真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实现校、企、生三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介绍,首批2022级工程硕士科研项目总数达109项,科研总经费超1.5亿元。

用实践“说话”形成育才闭环

聚焦工程硕博士培养评价问题,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建立校企协同的多维评价机制,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建立起符合工程硕博士特点的毕业及学位评定标准。

北京理工大学在学生的遴选考核评价环节,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体现实践成果权重。王军政介绍,除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内外标准、科研奖励、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出的方案被企业采纳,或研究成果经企业专家组认可,或研制的新装置、新仪器、新设备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都可以直接体现在评价结果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校级层面出台专项试点硕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文件,以突出工程实践为导向,明确“五类论文、八类实践成果”具体要求,打破“重论文发表、轻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方式。

其中,五类论文主要包括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八类实践成果主要形式为科技或科创奖励、成果鉴定、标准规范、专利、报告、软件著作权、论文、著作等。

“这八类实践成果,在以前工程硕博士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职称评审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更贴近实践,对学生的培养也更加全面、科学。”曹庆华说。

据了解,北航专门成立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各领域专家组,让企业专家参与学位评定过程,结合学生在企业实践表现和成果等进行学位评定,鼓励学生在一线出成果、能转化,让工程人才评价回归工程。

“在企业实践中,我们形成的技术报告或一些新发明、新装置,都能被认定为成果。在减少一定论文压力的同时,也拓展了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创新发展空间。”孙俊杰对于学校工程人才评价改革的感触颇深。

不仅学生评价,企业导师的育人工作实效,也是考核的重要参照。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车辆研究所人力资源处负责人介绍,研究所将工程实践创新成果作为指标纳入工程硕博士毕业要求评价体系,同时将工程硕博士培养成效作为导师考核的重要参考,确保导师队伍“能进能出”,保证人才实践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深化学生评价标准改革,进一步强化实际贡献导向,有利于汇聚人才培养更大合力,引导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青年人才投身国家建设,更快成长为堪当现代化建设大任的卓越工程师。”曹庆华说。

(《瞭望》2024年第48期 )

媒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289544?d=134dae2&channel=weixin&time=1732526501374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