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学子在2016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中获“最佳系统集成奖”

发布时间: 2016-09-27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9月27日电(通讯员 刘浩) 9月24日,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此次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中国航空学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门委员会和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GNC分会),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致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赞助支持。本届赛事是第七代任务(“空中牧羊犬”)的第3年,汇聚了全球10个大学参赛队和2个大学观摩队的107名队员。

由于比赛任务难度大、挑战强,今年亚太赛区和北美赛区仍旧都没有队伍能完成既定任务。但是,相对于往年,各参赛队伍在技术创新、任务规划与策略、系统设计、团队组织协调等方面都展现了明显进步,为突破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裁判团评定,浙江大学ZMART队获得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空中牧羊犬”7A任务亚太赛区的第一名,哈尔滨工业大学队和厦门大学白鹭队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名;我校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肖瑾老师指导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获得“最佳系统集成奖”,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翼队获得“最佳自主控制奖”,香港科技大学队获得“最佳动态控制与技术论文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获得“最佳创新设计奖”,印度理工学院队获得“最佳团队合作奖”。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作为典型的高科学技术难度的前沿性、挑战性比赛也受到了国家空管委办公室、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民航局等单位领导的关注,他们也分别于比赛期间参观了比赛,并对无人系统领域比赛发展、创新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作为一项国际赛事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25年,历代任务均要求空中机器人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任务,其理论、技术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往往需要若干年方能突破任务;曾经有一代任务历时8年才被突破。2012年该项赛事由中国航空学会引入,并在中国设立亚太赛区,与在美国的北美赛区同步进行。根据比赛规则,空中机器人扮演“牧羊犬”角色,场地10台随机移动的地面机器人扮演“羊”的角色,4台高低不一的地面障碍机器人扮演“狼”的角色,空中机器人(牧羊犬)要在10分钟之内把7台以上地面机器人(羊)赶到场地绿色边的外侧(羊圈),方算完成任务;如果“牧羊犬”被“狼”撞上、坠地或是超时,则挑战失败。空中机器人可以通过停靠在地面机器人行进方向上进行阻挡,或者通过降落在地面机器人上触碰开关等两种方式改变地面机器人行进方向,将其赶回“羊圈”。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