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虚拟现实——艺术·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6-11-01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11月1日电(通讯员 杨昕雨 王亚迪/文 谷子峰 叶菲/摄影) 10月29日至30日,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在新主楼第二报告厅召开了“数字媒体+虚拟现实——艺术·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作为学院“2016年国际艺术交流月”的重要活动,研讨会得到学校研究生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大力支持。

10月29日上午,“2016年国际艺术交流月”开幕式举行,国际交流合作处李德玉处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向2016国际艺术交流月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连续3年开展国际艺术交流月系列学术与教学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经成为我校国际交流工作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沈旭昆院长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内容及意义,并对学院建院10周年做总结。开幕式由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胡勇副教授主持。

学院邀请了德国汉堡艺术学院、上海纽约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Pinta Studio等业界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10月29日的研讨会中,上海纽约大学Christian Grewell教授的报告主题是《VR and 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New Interfac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系统地介绍了虚拟现实与通信技术在现代传播、协同领域的应用,带给我们一个新的感官体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徐迎庆教授报告的主题为《沉浸体验设计》,介绍了清华美院的X工作室,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诸多新媒体、虚拟现实优秀艺术作品。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於水副教授报告主题是《从非线性叙事电影到交互叙事电影》,归纳了非线性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其与互联网文化的内在联系,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对电影行业带来的思考。北京理工大学的翁东东副研究员的报告主题是《虚拟现实在主题娱乐中的应用》。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魏记报告的主题是《没有文物的文物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博体验中的应用》,展示了他们公司在文物数字化、文物保护、文物数字展等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与应用。Pinta Studio联合创始人米粒校友的报告主题是《VR影视作品中的叙事与交互》,以深刻的自身体会向大家解释了VR的叙事性与交互性的主次关系、虚拟现实在用户体验中的体验效果,并且和同学们分享了动画在虚拟现实中的问题与冲突。

10月30日的研讨会以德国汉堡艺术学院的Michaela Melian 教授的《Frequency Hopping》精彩报告拉开序幕;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张晨老师的报告主题是《从身体到新媒体》,从后现代的角度看待虚拟现实,讲述了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北京师范大学蔡苏博士的报告题目是《面向教育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应用设计》,用现场的AR增强现实技术,带领大家走进有趣的虚拟与现实交叉世界,又展现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曹翀老师的报告主题是《虚拟、现实与实现》,以虚拟、现实、实现为题,展现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研究。下午,德国汉堡艺术学院与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研究生以自己的作品和研究为主题,展开了全面的交流与讨论。

“数字媒体+虚拟现实——艺术·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不仅是艺术实践和研究的讨论,更为中外不同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与会的师生们在交流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