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4月24日电(通讯员 马鸿宇)4月22日上午,我校化学学院高秋明教授带领2014级本科生苗伟宁、蓝昊和杨焱参加了武汉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化学科技创新文化节”。每个高校的代表队就校内前沿的化学创新项目进行了展示汇报,并在集中展示之后进行了科技创意评选。最终,我校由苗伟宁同学为研究队长的项目“仿耳蜗柔性应力传感器 - 解决现有传感器耐疲劳性差的新思路”在总排名中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__local/7/35/5B/24B1EB541AE77CFE852DD941B41_5CC6BF23_2BD66.jpg?e=.jpg)
本次代表队展示的项目是通过模仿生物耳蜗表面的绒毛结构,提出了一种将离子液体和纤毛结构相结合制备柔性拉力传感器的方法,大幅度提升了传感器材料的耐疲劳性能。 成绩的取得与化学学院一贯的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有关。化学学院鼓励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的同学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提早进入实验室的“小科研”中,一同用新颖创意的“小成果”实现学院的“小目标”。
近年来,化学学院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创建“科技创新训练营”,为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雄厚的师资和更广阔的平台,着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组建由院士牵头,校内外优秀青年教授及博士生为主体的优质导师团,彰显了学院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爱和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通过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学学相长的“梦拓”(mentor)指导,依托训练营这一高起点创新实践平台,打造了“大师-导师-学生”的人才培养全链条,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