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大运河——记北航“京杭骄子”暑期实践队赴京杭大运河江浙段实践

发布时间: 2014-09-09 / 点击数:

  2014年6月22日,经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我国的京杭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引起了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了解申遗前后大运河沿岸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4年7月12日至7月25日,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七名同学自发组成暑期调研实践队,取名为“京杭骄子”,寓意为“胸怀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中华骄子”,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骑行实践活动。他们在骑行过程中进行了参观、调查和走访等活动,从江苏省扬州市一直骑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在充满汗水的骑行过程中不仅碰撞出欢声笑语,还有沉甸甸的思考及收获。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运河之一,是我国境内最宏伟的一条人工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而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京杭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大运河沿线地区分布着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祖先历经千年传承给我们的瑰宝。“京杭骄子”暑期实践队所选取的调研对象和考察内容,就是围绕申遗前后大运河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来进行的。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京杭骄子”实践队的同学们既没有选择以古人的闲情雅致泛舟游于碧波之上,也没有以暑假中学子的悠然自得漫步于运河沿岸,而是满怀对大运河及其周边文化遗产的期待,选择了更为激情澎湃的骑行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骑行游历了大运河的江浙段,还充分感受到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在扬州刺绣艺术家卫芳老师、剪纸艺术家张秀芳老师、常州乱针绣传人孙燕云老师和周明敏老师等数十位前辈的指导下,同学们先后欣赏和品读了古琴、陶笛、雕版印刷、惠山泥人、桃花坞木版年画、留青竹刻、纸扇、刀、剪、剑等民间艺术。这些平日里鲜为少见的文化艺术品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延续着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血脉,就是靠着数不尽的民间艺术家代代相承。在许多工作室中,都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默默工作的身影,他们为艺术品的精湛工艺流下汗水,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担当起民族的责任。
  大运河江浙段的传统建筑也给“京杭骄子”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扬州的东关古渡街、个园,到镇江的西津古渡街,无锡的清名桥街区,苏州的七里山塘街、留园,一直到杭州的小河直街、西泠印社,每一处的传统建筑都别具特色:东关古渡华丽而不张扬,西津古渡清幽而不颓败,清名桥上有墨染的风采,七里山塘里人声鼎沸,小河直街的暮色让人深深陶醉……这些遗留至今的古建筑,让活在喧嚣和熙攘中的现代人得以重新品味古人的宁静,暂时放慢生活的脚步,让快乐追上在现代文明中疲惫不堪的身心。
  “单车骑行走江浙,结伴笑语话运河。”骑行的过程远没有想象中轻松。就在“京杭骄子”的同学们抵达扬州首日,当地就忽降暴雨,不但有生病、受伤、“中毒”、迷路、绕路、开夜车、晒伤、中暑等一系列状况不断挑战着同学们的生理极限,还有不时出现的自行车故障……然而,这些旅途中发生的状况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大家互相帮助,携手同行,终于风雨无阻完成了所有的实践调研任务。
  有人说,京杭大运河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它唯一的作用,就是使沿岸的交通更加便捷,给沿岸居民带来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的便利。这条看似普通的河流像我们的母亲河一样,默默地在她宽广的河道里奔腾了两千年,然而她宏大的规模催生了她无限的广度,她厚重的历史孕育出她无边的文化。自开凿伊始,她便注定不平凡:她是世界上最早开凿的大型运河,比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长将近十倍,是截断南北美洲的巴拿马运河的二十倍;她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而享誉世界,她沟通了大江南北,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伟大的运河,即使如今她早已失去古代的部分功能,即使她不再年轻,不得不忍受着长年累月的污染,即使她有些河段已经干涸,但她仍旧执着地发挥着她的作用,默默的哺育着运河两岸的人民。她用千年不变的信念继续守护着大运河畔的子民,守护着他们的文化、梦想和信念。这样的大运河就像一面旗帜,千年前她承载着南北交往的货物奔流不息,千年来她吸引了无数的手工艺者,商人汇集两岸,逐渐演变成了如今令世人瞩目的运河文化,成就了史诗般的人生。但这还远未结束,就像乱针绣和彩绒画的出现一样,她不断激励着人们去创新,去进取,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去创造他们渴望的生活。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听到一位在大运河沿岸生活了一生的老先生由衷表达出自己对运河的无限眷念。
  而今,大运河与沿岸居民的生活仿佛渐行渐远。据运河附近居民称,有的河段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改建,有的河段因为地处偏僻而年久失修,有的河段污染严重,有的河段淤泥沉积。而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有的人居住在运河沿岸十几年竟然不知道附近存在大运河,有的人早已将运河遗忘,同时遗忘的,还有小时候在河边玩耍的快乐,一家人以运河为生的艰辛,还有乘船沿运河离开家乡的悲伤。
  过去,大运河曾像慈爱的母亲一样伴着我们从千年的历史中走来;现在,大运河仍然面临着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难题。如何对待这些大运河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国文化的根的问题。今天,申遗成功的大运河已然成为整个世界需要珍视和保护的遗产,但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遗产,永远的精神家园。(王钊颖)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