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斗其文

发布时间: 2017-06-16 / 点击数:

耶律楚材

钟艾珈 / 文

耶律楚材字晋卿,原为辽贵族,后先后辅佐蒙古统治者成吉思汗、窝阔台,积极推行汉法,为蒙古帝国的建立奠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础。

耶律楚材先生的字和其生平经历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耶律楚材的表字为“晋卿”,名“楚材”,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楚材晋用”,“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比喻本国的人才去到他国。耶律楚材先生的父亲耶律履在耶律楚材未出生之前就为其取名楚材,取字晋卿,可见其父对于时局的把控。(古时男子的名和字皆于出生之前取好)事情的发展也是出奇地相似,在蒙古大军攻占金国中都燕京时,耶律楚材弃金转投于成吉思汗账下,反观当时和耶律楚材同时被围困的金国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辉则于蒙古军(由于元朝还未建立,此处称蒙古军)破城当日服毒自尽。相较之下不禁感觉同样身为金国臣子的耶律楚材并没有表现出自己对于金国的忠诚,似乎有贪生怕死之嫌。

有人说是因为耶律家族本为辽国子民,当时背叛金国正是为报金人亡国之仇。但成吉思汗将耶律楚材招降并非因为耶律楚材能似耶律阿海般能征善战,可为蒙古开疆扩土;也并非出于希望向其请教治国;而是听闻耶律楚材熟知天象。试问仅仅因自身技艺而被蒙古军接纳的耶律楚材如何运筹于帷幄之中,协助蒙古消灭金国呢?

既然不是为报亡国丧家之恨,那么投降蒙古的耶律楚材是一个卖国求荣,苟且偷生,毫无气节之人吗?纵观耶律楚材之后的生活,历史给予了我们否定的答案。《元史·耶律楚材转》中用“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刻画他的清廉,即使是在脱列哥那皇后专政时期,面对后党的打压和质疑,耶律楚材仍然是“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在死后也仅仅保留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足以彰显耶律楚材的气节与风骨。

《新元史》给予了耶律楚材“自损辨以行者”的理想行权者的形象。仔细深入这些史料,我们可以看到每每在蒙古大军屠城之前耶律楚材都会乞求成吉思汗减少杀戮,并力保城中的文人和工匠的生命。(“屠城”早已在蒙古军的征战中常态化,蒙古大军在攻占每一座敌人城池后都会采用屠杀的手段震慑城中百姓)。对于汉族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推行,耶律楚材不遗余力,不仅建立赋税制度,严惩贪腐,传播汉学,竭力恢复科举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草原民族的野蛮治国方式,极大影响了元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域政策。

耶律楚材对于蒙古的统治者是忠诚的,用“忠赤一心”、“鞠躬尽瘁”、“心系百姓”这几个词来形容耶律楚材丝毫不过分,但是为何耶律楚材当初会放弃尚未灭亡的金国,不像同样面对异族入侵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何如此具有文人情怀的人为何自愿成为敌人的谋臣?

有人会说,那是耶律楚材对于金国的统治早就已经失望,在金国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治国理念,于是来到成吉思汗的身边助其成就大业。不,不是的,在汉族历史上的确有不少前朝遗臣在朝代更替后仍然悉心辅佐,但是那依旧是汉人当政的天下,现在楚材面临的不只是朝代的更替,而是民族的存亡!耶律楚材出生的那个年代极为复杂,他必须面对,必须选择。宋,金,元等王朝混战的格局使得耶律楚材必须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政治才能够超越民族间的差异,使得被迫卷入战争中,平民百姓能够安心的生活。楚材,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由于民族不同而引起的相互仇视,相互猜疑是相互理解,友好相处的最大阻碍,战争的结束,和平的到来正是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蒙古凭借其强大的铁骑在当时的形式下势不可挡,无人能敌,可以说,虽然说用武力来解决混战是非常残酷的,但纵观天下,蒙古大军却是唯一能够结束天下混乱的力量。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耶律楚材用它自己的方式将混战中民族之间的摩擦降到最低,并成功地逐渐汉化蒙古统治者们,以避免在极端战争行为下出现更加激烈的反抗斗争,导致无法停息的战火。尽管投降蒙古有些令人不屑,但是楚材他看到了身处于那种无法想象的苛酷社会中的人的悲哀、绝望和令人窒息的苦闷。

生活在那个被撕裂的年代,楚材一直在为尽早迎接期盼已久的和平所努力着,他所做的并非为了自己,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的是超越民族的大义和超然。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