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三尺讲台 守一方天地
——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王洪伟
记者 史越 郭晓瑄 宋超
15年,足够承载一个人的青春。
鬓角略白,身材瘦削,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后,透出柔和而睿智的目光,这是他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立德树人奖的16位获奖者中,他有些“与众不同”。走到今天,很多同行敬佩他,称许他“很有人生境界”;也有人不理解,但他自己认为“值得”。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往往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定力。都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内心自有一番淡然与超凡。
学生们喜欢他。每逢毕业季,总会听到大家自发的呼声:“我想最后再去听一节王老师的力学课”“真希望能买到王老师签名版的《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从备课到授课,他自有章法;写就一本科学著作,不仅重印6次仍供不应求,还引得两大国际知名出版社竞相出版。而继续听他的故事,还有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传奇”:国内一流的17孔探针、大师水准的焊热线手艺、满是“表情包”的爆笑科普文章……给你以不断的惊喜、震撼和感动。
自2003年入职北航以来,他潜心坚持教学一线,默默耕耘,不为名利,不仅口碑在学生中交口相传,更在教师中获得广泛称赞。他就是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王洪伟。
|
王洪伟在备课 |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
“偶生牵绊始成涡,代代相传子女多。团团絮絮终成梦,耗尽余力尽蹉跎。”这是王洪伟对湍流能量级串理论的描述。在研究生学位课程《粘性流体力学》上,这样的“经典语录”并不少见,一直为学生们津津乐道。学生们说,王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轻松幽默,但又严谨深刻,课堂参与度很高。
在王洪伟的课堂上坐一会儿,你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台上,他讲得行云流水,台下,大家听得聚精会神。特别的是,老师明明不怎么提问,学生们却在台下“抢答”。对课堂互动,王洪伟有独特的看法。
“真正的互动是头脑的互动,而不是表现形式的讨论。”王洪伟说,他的课上很少有讨论,也“从不说题外话”。但学生们爱听,不但紧跟他的节奏去思考,还能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说”。看似是无心插柳,其实投入了大量的备课心血。
花几天时间去准备一堂课上10分钟的内容,听上去有点“亏”,王洪伟却认为很值。“要说我讲课有什么可取之处,主要还是事先的准备花精力多。”王洪伟说,自己对一个问题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从数学上、实验现象上、基本力学原理上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推广,反复推敲,自然能做到不疾不徐、胸有成竹。
|
王洪伟和学生们在一起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洪伟教出了很多精品课,教学督导组的评议专家也对他赞赏有加。2004年起,他参加“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工程流体力学》,这门课先后成为学校和北京市的精品课程;2011年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他主动包揽课件编写、设计作业、出题批卷等工作,项目也获得了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起,他独立承担研究生学位课程《粘性流体力学》的教学,又是连续三年获评“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还受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推荐,评为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研究性教学示范课。他教的两门实验课,总是课前亲力亲为帮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以此确保学生实验的安全,其中研究生实验课程《叶轮机特性与内部流场测量实验》也是北航精品课。
|
王洪伟和学生一起拆装试验件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学生心中,王洪伟是个很有责任心的老师。作为班主任,会精心准备新生入学班会上的讲话;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他讨论,有问必答,绝不敷衍。他说:“教师应该做的是修炼自身,自己要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工作者,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个谦虚、严谨、真诚、务实的人。教师自己要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对待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认真并且舍得投入。然后才能对学生有所要求。”由此,学生们为什么喜欢他,也成了不言自明的事。立德树人,不正是如此吗?
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王洪伟很喜欢这句话,他说教师应该是科学的“导游”,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殿堂。教师对知识深入理解后,用更容易懂的方式讲明白,这种“再加工”也是创造的过程,对人类知识的传承很有贡献。
这也促使他不仅把目光投向课堂,更投向广泛的社会公众。
“冒天下之大不韪”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列车高速经过站台时,不能站得距离太近,因为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的压差力会产生把人推向火车的作用。”王洪伟话锋一转,抛出了他的问题:“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答案就在他精心编写的《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一书中。只要看上一眼,你就会被深深吸引住。无他,因为书中满是精美的手绘插图,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这200多幅插图,都是王洪伟一笔一笔亲手画出来的,一幅简单的图也要花3-4个小时,最复杂的用了2天才完成。并且“可以保证,所有曲线图形都可以直接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所有的流动图像都符合实际的流动图画。”就连封面设计和内文排版,也由他亲自操刀——买了大量美工排版的书籍,下了苦工学排版软件——只是为了让读者获得最好的视觉效果。“作为一本科学读物,图文不同页可能导致读者阅读体验差,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所以只有自己动手才安心。”
做这些工作,他绝不感到繁琐,只是在开始阶段有些信心不足,“觉得自己的水平不行”。试着写了几个月,加上画图,他心里开始有底了。“因为这本书起码有特色,一个是易懂,一个是美观。”但他强调,这不是一本科普读物,写作的通俗性始终让位于科学的严谨,可能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读懂。但书中也包含大量生动的案例:雨滴是不是圆球形?飞机机翼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都能用流体力学的原理解释清楚,细究起来,颇有趣味。
现在,让我们翻开《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一书。仅是阅读前言部分,就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风趣幽默和写作的流畅易读。王洪伟戏称写这本书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把自己的理解公开出版是有风险的”,万一“理解错误”“毒害了学生”就不好了。
事实上,这本结合十余年教学体会、耗时近两年完成的心血之作收获了应有的回报。出版以来印刷6次,发行12000册,线上线下书店卖断货……它不仅将于今年年底再版,在写作深度和对前沿问题的探讨上更进一步,甚至还引起了国际出版界的注意。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的编辑通过市场调研找到了王洪伟,想出这本书的英文版,王洪伟拒绝了。后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也找来了,还亲赴北航登门拜访,王洪伟终于答应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书在英文出版物中“恐怕没多大贡献”。
至少,中文世界的读者们感到非常有收获。这本书不仅在力学书籍销量榜上名列前茅,还全票获得2016年国防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除了充满求知欲的社会公众喜欢,还至少有五六所大学的流体力学课上流传着王洪伟精心绘制的插图,也不乏中小学老师来信向他请教、探讨力学问题。这样算来,又影响了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的人。
今年春天,王洪伟的新作品“问世”了。这次是一套流体力学教学视频,共21讲。每讲虽然平均只有15-20分钟,但精益求精的王洪伟又要花上3-4周的时间去制作:钻研哪种课程制作软件最好用,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作为素材,窝在小区10平米的公共地下室里录音几小时,为保证音画同步又要费功夫剪辑……还是品质之作,推出后同样颇受好评,上线几个月浏览量就已过两万。
在互联网上,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王洪伟书中的所有高清插图和教学视频资源,全部都是免费的,供有需要的社会公众使用。
为什么要做这些?王洪伟半开玩笑地说是因为“中年危机”。但前些年父母相继过世,确实促使他思考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留痕”,写书、做视频也成为了他实现理想过程中的“短期目标”。更大程度上,这些工作对经典科学知识的“无损传递”很有意义,这是他所笃定的。
实践出真知。就新技术对知识传播的作用,王洪伟深有体会。“网络时代和人工智能对人类知识传播和发展肯定是好事。”他认为,科技手段在教学领域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线视频教学远远未体现真正的交互性。他畅想,如果投入研究VR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可能在全球实现引领。
“我是很有野心的”
王洪伟说,自己是“很有野心的”。
别人看来却不像这么回事。在2018年立德树人奖的16位获奖者中,他是唯一一位讲师。事实上,作为院士科研团队的一员,他一直参与科研项目,也并不缺少主持大课题的机会和能力,只是更愿意单纯做点科学研究,进而为教学服务。要说凭足量的课时数评职称,也不是行不通,有人劝他多开一门课,但他担心精力有限效果不好。对评职称的事,王洪伟从心里看得很淡。
那么,他的“野心”在哪里呢?
“我是希望在人类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中有自己的位置,有明确的贡献。”他说,自己之所以热爱大学教师的工作,正是因为它是“在人类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职业”。教书育人即为知识的传承,科学研究则是知识的发展。“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可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事,高于任何个人、团体和国家利益。要说教师是高尚的事业,不是傲慢,而是责任感。因为高尚并不是高人一等,反而要俯下身去为大家服务,不考虑个人得失。”
写书,做视频,都是王洪伟对这一认识的躬身实践。他说,有时候,很难预知个人对科技进步的贡献有多大,但教学仿佛“立竿见影”。“回报要看整体,能让大量的现有和潜在的研究人员获得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的知识,比自己多做几个科研项目或许贡献更大。”
这也许是王洪伟的英雄主义。在他心中,英雄是像只做了16天罗马统帅的辛辛纳图斯那样的人物。当辛辛纳图斯接到罗马城居民的推举成为执政官,要去援救被埃魁人围困于阿尔基多斯山的罗马军队时,还正在自己的小农庄上耕作,接着,他一天之内就打败了敌军,在罗马城举行了凯旋仪式。等到危机刚一解除,辛辛纳图斯又马上辞职,返回农庄,依然在田野上劳作。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不为浮名所累,是王洪伟的超脱与不凡。“只有当付出大于所得时,我才会觉得踏实,感谢北航提供了一个包容的环境。”
道三尺讲台,守一方天地。教书育人,最难得的是守住一颗本心。“我其实有个小想法,希望能在前行的每一步做出一点贡献,为人类知识的传承做一些小事。”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