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杏坛 尽天职 更思薪火相传——记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陈强

发布时间: 2019-10-31 / 点击数:

立杏坛 尽天职 更思薪火相传

——记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陈强

他用薛定谔的猫作为微信头像,使学生纷纷猜测薛定谔是不是他最喜欢的物理学家,其后隐藏的却是一段深深的师生情谊;他几十年扎根于北航物理,见证并陪伴这支队伍发展壮大、蒸蒸日上,镜片后是欣慰与满足的目光;他倾心投入学校本科教学建设,事无巨细、尽职尽责,只因一个最朴素的想法……春夏秋冬默默耕耘,三十余载辛勤岁月,这座校园留下他普通的名字。他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陈强。

一腔热血献物理

1983年,陈强从南开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后,来到北京航空学院物理教研室,从此与北航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学校名称还是北京航空学院,教研室还隶属于基础部应用数理系,陈强也只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由学生转为教师,他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安心上好习题课、实验课,同时继续默默学习,积淀自己。1986年,他被学校推荐公费公派赴德国深造。留学时,教研室老师的深情厚谊和时任校党委书记朱开轩的殷切希望,一直深埋心底。待到1994年初他学成回国时,北航物理师资队伍刚好面临青黄不接、人手短缺的低谷时期: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已经或即将退休,新教师人数少、流动大,以至于物理课的开设都受到影响。谈及当初的情况,陈强感慨地说:“当时人手奇缺,每个老师上课都特别多。除了上200多人的大班课,还要分小班上习题课,大家都在很努力地上课,一下就‘掉到’教学里了”。那时不仅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也非常艰苦,教研室的老师一人一张小桌、一个小方凳,二十多位老师挤在老主楼的一个大房间里,还要隔出一个小房间作为教研室的办公室和资料室,“比现在的学生自习还挤”。后来陈强向学校反映情况,才争取到一批修好的二手木椅,老师们才坐上带靠背的椅子。

1994年底,陈强接手物理教研室领导工作。他一度同时负责行政、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工作繁杂且紧张。“那时心理压力其实很大,全校学生的物理课上得好不好,一下就要我负责了”,陈强回忆道。

深知国内外物理教育的巨大反差,他积极推动了多项教学改革。当时的教材已经沿用了20多年,陈强便组织老师们更换教材,提出按专业大类的前后修改课程修订教学大纲,组织大家重新备课。尽管当时教学任务已经很重,但此举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此外,陈强组织领导了多媒体物理课教学、完善物理演示实验体系、积极加入教育部教改项目等举措,使北航量大面广的工科物理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北航学生在全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的成绩不断提高,这些为后来《大学物理》获批北京市精品课称号、他本人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励打下了重要基础。

为了提高北航物理的学术地位,陈强和同事们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共同努力推进物理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199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成立时,陈强担任副院长兼应用物理系主任。1998年应用物理专业正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2006年获批凝聚态物理博士点,2008年成立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2018年获批物理学专业,2019年学院改名为物理学院……北航物理的许多进步中都能看到陈强的身影。

而今的物理学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迈步的进程中既可为工科学院输送人才,也在我国物理学界有了与北航相应的学术地位。从小小的教研室,到如今学科框架基本完善的物理学院;当初几十人的坚守,迎来了如今的辉煌。在这背后,陈强功不可没。

一片赤诚建沙河

除了北航物理长期建设者之外,陈强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任职时间最长的教务处长之一。沙河新校区的建设和启用与他的这段经历也有着密切联系。

进入新千年,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北航开始了两校区的规划。时任教务处长的陈强领导教务处和其他相关部处一起,在校领导指挥下精诚合作,只为了同一个目标:确保新校区平稳运行,加强两校区融合、让新校区浸透北航文化。他们精益求精,通过高密度的调研、讨论,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编织成了保障我们今天沙航生活、教学的方方面面。

早在2006年,他就在统一全校教务系统时埋下了伏笔,把具有多校区教学管理功能作为关键指标之一。他深知细节决定成败,除了宏观把控教室实验室建设、课程调整、师资配备、建章立制外,对大量细节也精益求精、从不放过,尽力做得深刻而不落窠臼。

例如,教学楼的编号顺序是在他的建议下修改确定的。理科思维在这里表现为对逻辑性的追求,教学楼的楼号和每幢楼里的房间号都要有最自然的逻辑。“这样顺时针编号,你就可以保证无论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站在哪里,周围又是哪些楼。”,陈强解释道。如今这也成为北航沙河校区的特色,亦是学长学姐们会向学弟学妹们介绍的沙航小亮点。

沙航教学楼的桌椅是另一个例子。教学楼中的所有桌椅是特地挑选的新式桌椅,学生们坐下起立几乎不会造成噪音,不像过去使用的铁质桌椅或弹簧桌椅,时间长了便嘎吱作响,影响课堂进行。而这得益于他当初的要求,谈到桌椅,陈强仿佛在严谨地解释一个物理问题:“当时我们和厂家说,一定要靠重力而不是靠弹簧让椅子自动翘起来,接触点要用尼龙垫,不能用易老化的塑料或橡胶……。现在快十年了,这些桌椅都还很好”。而椅子靠背的颜色也有讲究:在校领导的首肯下,五幢教学楼随着楼号的增加,选用了由浅到深“变化了的北航蓝”。音乐教室则采用红黑配色,既充满激情又时尚大气。“解密”桌椅细节时,陈强忍不住微笑着,可见心中的满意。

缘何陈强可以考虑到这么多,优化细节到了极致?只因为他心中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同为北航的校区,沙河新校区的一切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只能比学院路校区更好,不然对不起学生。

今天,正是基于这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一视同仁的疼爱,学校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仍在不断努力,辛勤付出,使两校区越来越体现出北航的人文关怀和校园文化。如今的沙航仍在不断优化,一日胜似一日,成为了北航学子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

一尺讲台复初心

陈强出自教师世家,家中几代人都是老师。在这种家庭熏陶下,他始终认为,上课是“没得商量的事情”,“课比天大”。他说:“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不仅是责任感,他也发自内心地热爱上课。对他来说,上课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与年轻人交流学习、更新自己的理想途径。他不断尝试去了解年轻人的想法,以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因材施教,也让自己感到年轻了许多。

几十年来,陈强搞过科研、做过管理,但总有一件事初心不改——教书育人。他从教务处卸任后,坚辞其它安排,再次全身心投入教学第一线,践行“资深教授要给低年级学生讲授基础课程”的理念。目前,他虽已年过花甲,仍以普通教授身份承担每年至少192学时的低年级基础物理课程教学。

上过他的《基础物理学》的同学说:“陈强老师上课会讲一些小故事,有时是笑话,有时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他讲到激动时自己会笑,笑起来很有感染力。而且,陈老师说话镇定幽默,声音洪亮;穿着整齐,精神饱满。总得来说,陈老师的课堂真的可以让你收获很多教材内外的东西”。

同一门课上几十年,是否会厌倦?陈强的回答是“不会”。“教材是同一本教材,但讲课每年都有所不同”,陈强说。正如经典著作常读常新,经典而又宽泛的物理学也是常讲常新。科学不断发展,他的讲课内容每年也都有不少更新,除了基本内容,每年都会穿插一些学术上的新观点与新进展。讲法也常有不同,有时甚至上课前20分钟还在为一个更好的想法更新PPT。 今年五月二十日,新的国际单位制正式生效。那一周的物理课,陈强就和学生们说:“520你们都在秀恩爱,科学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谈到对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陈强又变得严肃起来:学习成绩说到底要取决于每个同学自己的付出。而关于教学内容,他则希望帮学生们拓展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的知识面,尽管有的东西不纳入考试范围,却对以后的思维和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

陈强的微信头像是一只薛定谔的猫,这个萌萌的头像引起过同学们好奇的猜测,有人猜薛定谔是他最推崇的物理学家,也有人觉得陈强非常喜欢薛定谔的量子理论。但,背后的故事其实与他曾经带过的一批学生有关。

几年前,物理学院开设“爱因斯坦实验班”,陈强担任了第一届实验班的负责人。他让同学们自己为微信群取名,最终定为“十五只薛定谔的猫”,陈强便换了这个头像。他笑着回忆:“我说,你们都是猫,那我就是猫王啦!”

那届学生非常优秀,那个头像始终没换。

一片师德启后人

在多年的北航生活、教育生涯中,陈强无疑是一位“多面手”。他一站讲台三十年,早已熟知各个知识点及其背后的故事;他推动过物理学科建设,助力北航物理从纯教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发展;他任教务处长时和大家通力合作,成就斐然,先有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后有建章立制,保障两校区教学平稳运行;他在中国的大学物理教育圈颇有影响,曾代表中国任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委员。与其称他为一位“老师”,不若称呼他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

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陈强的答案是:“好的教育,就是按人才培养规律去教学生。除去教化作用,我们还要给学生PG亡灵大盗-PG经典之作的发展机会。对北航这样的学校,学校不是仅仅告诉他应该做什么,还要提供足够多的种种机会,只有不断磨练,学会做人,逐步探索出自己更擅长什么,能做好什么,才可能成长为优秀人才”。而这,也是他多年来工作的出发点:在不同方面、以不同途径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资源,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发展。

从教几十年,陈强始终秉承一种做人做事风格。他说:“先做必须做的,做好应该做的,若有余力再做喜欢做的。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就是成功”。斯言如是,斯行如此。

入理学,求真知,恒念推敲问道;立杏坛,尽天职,更思薪火相传。陈强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向前攀登,他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明年北航的某间教室,想必又会传出阵阵笑声;北航老师们立德树人的故事,还会一届一届流传。

(审核:谭华霖)

编辑:贾爱平